中医的宝藏(2010年)
自从这一文章在网站上发表后,我不知道能够为多少朋友带来启发,也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同意我的观点。但我知道,这篇文章让一些朋友误解了我,以为我是一个反中医者。在一些反对中医的网站、讨论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引用我的文章。
误会大了,我不反对中医。
如果我写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反对‘天圆地方’的说法”,相信没有人会质疑。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事实。杨利伟都上太空了,还“天圆地方”?但同时,我们也不会耻笑我们祖先认识世界,试图对世界作出解释的探索。科学,本身就是从最原始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
如果我写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反对‘三焦’的说法”,相信除了一些中医学者,一般的老百姓根本不会在意。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三焦是什么“东东”,那里会在乎人体内是否有上焦、中焦和下焦这样的“六腑之一”?人体解剖没有这样的器官又如何?这关老百姓什么事?
“肾虚”则不同,它广被中国老百姓“认识”。所以,当我提出异议时,有人不赞同甚至是恶语相向也是意料之中。
在中国,肾有两种:一种“肾”是“西医的肾”,那是解剖学上的“肾”,它是独立的器官,最主要的功能是制造、排泄尿液;另一种“肾”是“中医的肾”,这是一个强大的器官,人体解剖学上找不到它,它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的心中。这个中国特色的“中医的肾”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是“无形”而又无处不在。
有了“中医的肾”,才会有中医的“肾虚”,“肾虚生百病”。所以,如果一个人有病,说他“肾虚”没有错。要治疗这样的“肾虚”病也简单,“补肾”就可以了。所以,“补肾”药物在中国,一直都是最畅销的中药。可以预见,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一定会持续下去。
其实,我写上面文章的原意很简单:连学医的人都觉得“头大”的“中医的肾”,一般老百姓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明白这个“中医的肾”?既然现代医学对身体各个器官及其功能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又何必去死抱着这个“无形的中医之肾”不放?
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后,有所收益,那是我的荣幸;
如果你并不认同我的观点,就保留你“中医的肾”吧。
让一切都到此为止此吧~~~
*************************************************************************************************
我并不反对中医。中医理论在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然会有不足的地方。但如果因此就将中医说得一无是处,就如同洗澡后“将污水与孩子一同倒掉”,白白丢弃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漫长的生活经验积累、总结,中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有待发掘,有待重新认识的宝藏。对我来说,中医的养生观念,中药最让我为之着迷。
养生:
从远古到在防疫疫苗发明和抗生素发现之前,生命充满危险。那时,现在视为“简单之极”的小疾病就有可能夺去人的生命。在那个年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生命都无时无刻面临着无法确定的各种因素所威胁。那时,能够长大成人就已经是一种幸运。那时,即使养育十几个小孩,你也不知道能够有多少个孩子可以长大成人。你去翻翻历史书籍就会发现,即使是皇帝,小王子们最终能够长大成人的也只是少数。那时,一场传染病就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如果发生所谓“人瘟”,即现代说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天花的话,很多地方出现十室九空是常有的事情。
现代人眼中,腹泻只是小事。但在古代,它却夺去很多人的生命。不说伤寒此类传染病,就是普通腹泻,也一样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刘备怎么说也算皇帝吧?医疗条件远比一般人好吧?但刘备也一样死于腹泻,“朕初得疾,但下痢而;后转生杂病,怡不自济。”刘备就是死于腹泻后的并发其它疾病。
生命历程充满危险啊~~~
危险,让人产生敬畏,也让人更加珍惜。我们的祖先从最原始的观察入手:为什么一些人可以逃过瘟疫?为什么一些人可以较少受到病魔侵袭?在不断的观察、学习中,慢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
养生方法的精髓是:虽然我无法改变外部的危险环境,但至少我可以养护自己,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处于最好状态,以应对随时可能来临的病魔侵袭,以尽天年(尽可能活到自然寿命终止的日子)。
观念决定一切!
在古人眼中,生命充满危险。所以,他们敬畏生命,小心翼翼地养护身体健康,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机会。
但到了现代,尤其是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目中,我们的身体健康得到“完善的保护”,他们并没有“生命充满危险”这样的观念。甚至,他们以为现代医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这种错误的观念驱使下,他们丝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到了问题出现后,才后悔莫及。
现代医学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为保护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防疫疫苗发明和抗生素发现是最伟大的现代医学成果。有了防疫疫苗和抗生素的保护,人类才能生存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来之不易的“相对安全环境”是脆弱的,很容易在“后天,明日之后的某天”受到破坏。
如何理解这种脆弱平衡?
例如:结核病曾经是古人闻之色变的“痨症”,它曾经夺去无数人的生命。直到近代抗结核病药物出现,人们才慢慢从对结核病的恐惧中走出来。现在,在很多人心目中,结核病只是一个“可以解决的小问题”。但医生不这样看,因为医生(并非所有医生)知道,这种脆弱平衡随时会被打破。因为,一种称之为“难治性结核”或者“巩固性结核”的结核病已经出现。其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抗结核治疗的不规范用药,已经出现了对目前拥有的大多数抗结核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结核杆菌,如果它们漫延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又例如:近日(2010年10月)报道,发现一种起于印度,并漫延到欧美、日本的“超级细菌”,它对绝大多数的抗生素有抗药性。昨天(2010年10月26号,国内就报道宁夏已经检验出三个感染“超级细菌”的病例)。曾经带给人类极大保护的“抗生素保护网”开始出现裂痕。
更危险,更可怕的是,如果,在“明日之后”的某天,出现一种“超级病毒”,那人类就要面对一场劫难。
目前,人类并没有对抗大多数病毒的有效药物。非典时期,我们就曾经和一场全人类的劫难擦身而过。如果某一天,出现一种生存能力强,毒性强,传播途径快(如呼吸道传播)的“超级病毒”的话,那就只能祈祷菩萨保护了~~~~
即使不说“细菌、病毒”这些外在的侵害。只要你不懂养护自己的身体,疾病也可能随时来袭。很多时候,从某种意义来说,现代人的很多疾病是“自找”的。
何解?
以心脑血管疾病来举例:二十多年前,我刚刚开始从医时,心脑血管疾病前面一般都加上“老年性”三个字,即“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其意思也很明白,这是老年人的疾病。从历史角度来说,二十年的时间很短暂。但仅仅是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年龄就迅速提前。现在,三、四十岁就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案急剧上升,再也不能用“老年性”来形容心脑血管疾病。
一部汽车,出厂设计寿命是十五年。这“十五寿命”是指好好保养的前提下。如果不加珍惜,不去好好养护,提前“下岗”甚至“报废”就是难免的。
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身边: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四十出头就出现了中风(脑血管意外),他如日中天的事业就此止步。我的一个中学同学更为不幸,心肌梗塞让他的生命就此终结。物哀同类,这还不足以引起大家反思吗?
痛定思痛。一些不幸患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心病等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就是依靠中医,依靠“养生”观念和方法重新过上正常生活。患有此类慢性病的患者会知道,到了这个时候,药物只是起到控制病情,减慢疾病发展的辅助作用。要重新过上正常生活,或者要提高此时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养”。此时,养护好自己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特别要提醒一下,一些有家族病史的朋友。不要以为因为自己有家族病史,自己将来就一定同样会出现此病。这只代表你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这个疾病而已,而不是必然!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当初学医就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先辈饱受糖尿病之苦,希望学医后能够摆脱糖尿病的折磨。由于特别关注糖尿病相关知识、资讯,大学未毕业,他就已经是“半个专家”,他最终的结论是“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二十多年过去了,也到了他应该出现家族性糖尿病的时候。但一直注重养生、预防的他摆脱了家族的宿命,健康而快乐地生活着。
生命充满危险,面对未知的敌人,养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持自身的健康状况、抗病能力在最佳状态。从而保护自己,避免受随时可能来到的病魔侵袭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药:
中药是中医留给我们最大、最宝贵的财富。医学是经验科学(其实很多学科都是经验科学),能够保存下来并被人经常使用的中药、中药方剂必定有其自身相应效果。只是到了现代,应该用更科学、更严格的方法去研究发掘。其中,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中药,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必将成为一条重要的中药宝藏发掘之路。这方面,日本人走得比我们早,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日本人就是通过研究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方剂,经过他们的改进后,以“救心丹”之名,每年获得过亿美元的销售额。
我知道,国内不少企业也正在进行此类研发工作。但受资金、技术等等多方面限制,我国的中药开发之路任重道远啊...
相关阅读: